AI来了 | 夏至已至 警惕盛夏高发疾病 做好个人饮食管理

      今日夏至,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。

      这天,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,几乎直射北回归线,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到达全年最长。

      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,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来说,夏至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。

      炎夏,天气阴晴不定,稍不注意日常饮食和作息调整,就会给身体增添健康风险。

 

     盛夏高发疾病

      【急性心肌梗死】

      易感人群:高血压、冠心病病史人群;贪食冷饮人群;长期熬夜、酗酒吸烟、高压力人群。

      诱发因素:室内外温差大,交感神经兴奋,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荷,心律加快,心肌耗氧量增加;大量喝冰镇饮料、冷饮,洗冷水澡等。

      症状表现:当出现严重胸痛、烦躁大汗、恐惧或有濒死时,应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。患者还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(胃肠型心肌梗死),部分患者可有上腹胀痛、牙痛、心悸、气短、黑曚、晕厥或短暂意识丧失。

 

      【缺血性脑中风】

      易感人群:高血压、动脉粥样硬化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、心脏病、肥胖等病史,以及有家族病史者。

      诱发因素:室内外温差刺激血管收缩,高盐高钠饮食,流汗或干燥环境导致体内失水血稠。

      症状表现:突然面瘫、上下肢无力,尤其在一侧;突然语言、意识或理解障碍;突然头晕、平衡障碍、行走困难;突然单眼或双眼失明;突然出现未曾经历过的剧烈头痛。

 

      【急性肠炎】

      易感人群:外食族、差旅族、暴饮暴食者。

      诱发因素:没煮熟的蛋、肉、海产类,切开放冰箱的水果,不新鲜的奶制品等。

      症状表现:突然上吐下泻、腹痛发热,甚至便血,不能相信每一个屁。

 

      【流行性感冒】

      易感人群:儿童、婴幼儿、老年人、差旅族、抵抗力低下者。

      诱发因素:高温下病毒肆虐,暑假公众场所人多口杂,空调房密闭不通风。

      症状表现:突然发热、头痛、流涕、咳嗽,体温超39℃居高不下。

 

      【空 调 病】

      易感人群:上班族。

      诱发原因:室内外温差、尘螨细菌多。

      症状表现:关节肌肉疼痛、鼻炎、上呼吸道感染等。

 

      【口腔溃疡】

      易感人群:上班族、外食族、熬夜人群。

      诱发因素:荔枝、撸串、火锅等,高糖高盐辛辣食物。

      症状表现:口腔内一种想碰不敢碰的溃疡性损伤,多见于唇内侧、舌头、舌腹、颊黏膜、前庭沟、软腭等部位,可并发口臭、慢性咽炎、便秘等全身症状。

 

      【痱 子】

      易感人群:婴幼儿、儿童(没错,有痱子的都是宝宝);

      诱发因素:热!

      症状表现:炎症性皮肤病,成丘疹、水疱或脓疱,好发于皱襞部位,如前额、颈部、胸背、肘腘窝等处成片发生。

 

     夏至饮食原则

      夏至已至,暑热正浓。舒适过夏天,要注重饮食遵循“两多两少”。

 

     多吃清淡食物

      人们常常出现胃口不好、身体变虚,普遍食用凉汤、凉茶、酸梅汤等趋避暑热。夏季清淡饮食不仅是指少油少盐少糖少食生鲜,还要做到蛋白质充足、食物多样、每餐不饱食。

多吃清补食物

      夏日忌大补,应多食用应季果蔬。鲜脆多汁的莲藕、利水渗湿的薏仁,都是夏季清补的好选择,既可以选择与肉类炖煮煲汤,也可以单独烹饪,烹饪过程同样应注意清淡清补。

 

     少吃辛辣食物

      麻辣锅、大排档、烧烤摊,夏夜晚风中令人难以抗拒的美味。这些油腻、刺激、辛辣的食物,容易刺激肠胃,让人们夏季心烦意乱的心绪变得火气更胜;油腻的食物容易加重身体负担,带来机体不利影响。

 

     少吃冰凉食物

      雪糕冰饮虽可解暑,但食用过多后会降低肠胃温度,从而引起肠胃不适,形成“表热里寒”,引起腹泻等症状。吃冰凉食物不会让体温长时间降下来,倒会加重体内湿气。相较之下,凉白开、绿豆汤都是很好的消夏饮品。

 

 

 

扫描下方二维码,领取你的专属康复AI秘书  ↓↓↓

 

首页标题    资讯中心    专栏专题    AI来了 | 夏至已至 警惕盛夏高发疾病 做好个人饮食管理